两年超230亿元 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这里“货通全球”
2025-04-19 16:23:34 央视新闻客户端
记者昨天(4月18日)从黄埔海关了解到,“东莞-香港国际空港中心”是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境海空联运项目。自2023年4月18日运行以来,进出口货值超230亿元,有力促进了大湾区优势互补、物流互联互通。
近日,一批轨道螺丝机在空港中心内完成海关监管、航空安检、打板等手续后,通过海运运往香港国际机场,再直接搭乘飞机出口到东南亚。
外贸企业负责人温媛云:空港中心能为企业节省约30%的物流综合成本,现在从出口货物交到空港中心起算,到装机发运整个流程,最快可以在14个小时内完成。未来预计随着专用高速货船投入运营,物流时间还可以继续压缩2到3小时。
空港中心通过粤港两地规则衔接、机制对接,将香港国际机场货站出口货物的多项物流关键功能跨境延伸到东莞,实现出口航空货物“直装”和进口航空货物“直提”,相当于在东莞打造了一个湾区货物的“跨境城市候机楼”。
外贸企业负责人李哲炎:除了东莞本地企业,广州、深圳、佛山的企业也找到我们,想从空港中心出货。今年以来,我们公司每个月大约处理1000吨货物的打板理货,业务量相比两年前增长了10倍,客户数量增长了4倍。
目前,空港中心进出口商品种类超过1000种,货运量约2.4万吨,为湾区制造通达世界按下“加速键”。
为“湾区制造”构建全球物流新通道
香港国际机场,连接全球近200个航点,根据香港机场管理局统计,粤港澳大湾区约75%的空运货物经香港国际机场转运至海外。作为粤港合作打造的创新项目,“东莞-香港国际空港中心”具备什么样的优势?又是如何促进“香港服务+湾区制造”深度融合的呢?
在空港中心,海关关员正在对一批来自东莞工厂的耳机进行查验,完成相关手续后,这批货物将从东莞港码头,搭乘专用船舶到达香港国际机场,直接装机发运。
而过去,大湾区的货物经香港空运出口,一般经过陆路运输,在陆路口岸通关后,再运抵香港国际机场货站办理出口等相关手续。
外贸企业负责人李哲炎:传统陆运运输模式下,通关、订舱、运输、报关、打板等各环节分散化、碎片化,而在空港中心,这些环节集约操作,手续简便高效,而且安检、打板等费用能降低50%左右。
在空港中心,海关监管已经嵌入到航空物流中,实现监管与航空安检一体化作业。
黄埔海关所属沙田海关副关长高剑影:海关打造智慧监管模式,以信息化系统串联通关全流程,保障空港中心24小时自动化运行,进出口货物无感通关,效率更高、成本更低。
空港中心正式运行两年,服务大湾区企业948家,充分发挥了香港航空业的服务优势和内地制造业优势,实现大湾区资源高效联动。
东莞港国际空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莫梅心:目前已有7家公仓服务商进驻开展业务,125家空运货运代理商取得空港中心交货资格,超22家航空公司认可空港中心模式,空港中心航空生态链初具规模。
聚集航空物流业落地货物高效流转
粤港澳大湾区港口资源丰富,是全球货运量最大的湾区港口群,而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机场,货运量超过10年位居全球第一。空港中心集合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优势、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物流优势,运行两年来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。
记者在空港中心园区入口看到,只需要3秒,卡口就能完成车牌识别,货车在海关监管下驶入空港中心,搭载的货物将在这里完成相关作业。
外贸企业负责人温锦波:我们公司走空运,对物流时效要求非常高,空港中心自去年4月打通进口通道后,我们选择用空港中心模式进口。目前,货物流转效率也提升了20%。
记者了解到,空港中心运行两年来,聚集了一批货运代理商,从最初的25家,增长到现在的125家。空港中心货物高效流转的同时,如何保障运输安全?
黄埔海关所属沙田海关副关长高剑影:黄埔海关与香港机管局、公仓企业建立航空安全通报机制,实现异常信息共享互通。空港中心形成了“专用海运船舶、专用接驳车辆、专用集装箱、专用接驳线路”的联合运输体,运用科技手段实时监控运输工具和货物状态。如果运输轨迹出现异常或货物的完整性受到破坏,都会触发警报。
在多项便利措施的集中发力下,空港中心发展不断提速,越来越多企业经空港中心“货通全球”,今年第一季度,空港中心进出口货值、货量分别同比增长121%和214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