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ehui

“冰火”小米:业绩飙升,股价俯冲

2025-11-20 09:10:09   斑马消费

“冰火”小米:业绩飙升,股价俯冲

小米集团创历史新高的Q3业绩,换来的却是大跌的股价。

这种冰与火一般的反差,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是市场的整体调整、投资者对预期的判断,还是被一段时间以来的舆情拖累?

具有网红气质的小米,通过创始人雷军个人IP的打造,拥有任何一家同行都无法企及的流量优势。然而,自小米汽车推出以来,尤其是两次重大事故发生后,小米在互联网世界,正在被两个截然不同的舆论场裹挟。流量和IP的双刃剑,剑刃正在向不利于小米的方向倾斜。

或许,小米已经到了转变与公众沟通方式的时候了。

业绩、股价冰与火

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,小米集团2025年Q3的业绩,都堪称优秀,多个板块的经营表现,更是创历史新高。

当前,手机×AIoT分部仍是小米集团的基本盘。Q3该分部实现收入841亿元,同比增长1.6%,连续9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。当期,分部毛利率为22.1%,比上年同期增长1.3个百分点。

“冰火”小米:业绩飙升,股价俯冲

其中,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60亿元,当期出货量为4330万台,同比增长0.5%。据第三方数据,小米在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销量排名第二,市占率16.7%,连续6个季度排名前二;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,市场份额13.6%。

当期,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276亿元,同比增长5.6%,毛利率23.9%,同比提升3.2个百分点。截至今年9月30日,其A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数(不含智能手机、平板及笔记本电脑)首次突破10亿台,达到10.36亿台,同比增长20.2%。

今年10月,小米智能家电工厂正式竣工投产,这是继手机工厂、汽车工厂之后,小米的第三家大型智能工厂,这被视为其大家电业务的重要里程碑。该工厂一期规划总投资25亿元,规划峰值产能700万台空调。

另外,互联网业务收入94亿元,创历史新高,同比增长10.8%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小米集团在Q3财报中同时披露,因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从上年同期的1102.2元降至1062.8元,导致当期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.1%。

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上,小米集团高管与分析师们进行了沟通和交流。

针对价格快速上涨的内存,分析师们普遍关心,是否会对小米的手机业务盈利水平造成影响。公司高管表示,内存涨价确实会对手机等产品的毛利率产生较大影响,只能通过产品适当调价和厂商自身设法消化来解决,“我们有能力对冲成本上涨的影响,将手机×AIoT分部的毛利率稳定在20%以上的水平。”

汽车是雷军的“最后一次创业”,也是他押上人生全部声誉的终极之战。小米的汽车业务,果然没有让他失望。

今年Q3,小米汽车及创新业务分部实现收入290亿元,同比增长199.2%,这是汽车交付量和ASP(平均售价)双双增长的结果。小米汽车交付量,从上年同期的3.98万辆增至10.88万辆;同期,ASP从23.87万元增至26.01万元。小米汽车及创新业务分部已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盈利。

小米集团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,汽车从产品开始交付到现在才18个月时间,但交付总量已超过40万台,到今年九、十月,单月交付已超过4万台。本周,已经可以提前完成年初定下的全年交付35万台的目标。

在多项业务的共同推动下,今年Q3,小米集团业绩创新高。当期,实现营业收入1131亿元,同比增长22.3%;经调整净利润113亿元,同比增长80.9%。

然而,小米集团的业绩披露后,资本市场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反应。

昨日,小米集团-W(01810.HK)股价全天飘绿,盘中最大跌幅超过5%,全天收于38.820港元/股,跌4.81%。

今年6月以来,小米集团股价整体持续走低,昨日的收盘价与6月61.450港元/股的高点相比,已累计下跌达36.83%。

“冰火”小米:业绩飙升,股价俯冲

流量、IP双刃剑

小米集团飙升的业绩,收获的却是俯冲的股价,这种冰与火的反差,究竟是市场的整体调整,还是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业绩预期的判断,抑或是一段时间以来的舆情所累?这很难作出精准的判断。

在流量时代,小米绝对是流量红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。尤其是创始人雷军,通过个人IP的持续打造,成为中国声量最大的企业家。他就是小米的形象代言人,是无数米粉心目中的“雷神”。

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线下,雷军的号召力,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顶流明星,甚至很多人购买小米旗下的产品,就是冲着雷军去的。

这种企业家IP与品牌的深度绑定,成就了小米在营销上的成功。小米汽车两款汽车发布会后一天的订单量,就已超过很多新势力车企一年的销量。

然而,最近的雷军,可能并不太高兴。一贯在以温文尔雅形象示人的他,11月16日,突然在个人微博发布了多条颇有情绪化的内容。看来,他真的“怒了”。

“冰火”小米:业绩飙升,股价俯冲

在互联网的世界里,关于小米和雷军,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舆论场。那些疯狂的米粉,将雷军的每一句话都奉为圭臬,而另一波网友,将其批得体无完肤。

这种分裂感,在小米汽车半年内出现两次重大事故后,表现得更加明显。

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,出现大量学习“雷式营销”的短视频,借鉴雷军在过去的产品发布会上的“金句”来卖红薯、卖水果。但这些内容看起来,并不像是致敬,更像是反讽。

过去,小米在营销上的所有细节,都被各路网友重新翻出来,对照产品逐字逐句的甄别、审视,然后被放大。

面对互联网上的骂声,雷军曾表示,小米汽车是被黑得最惨的车企,公开呼吁行业“共同抵制网络水军、黑公关”。

通过创始人个人IP的打造,获得流量红利的小米,如今,似乎正在遭受流量反噬。

近一段时间以来,多家官方媒体下场,对小米的模式和营销进行质疑,对小米来说,是一个不太好的信号。

近期,有消息传出,小米集团公关一号位王化,将在内部调动,不再负责公关工作。他于2015年加入小米,2020年底,以公关部副总经理的身份,主持日常部门日常工作。2021年5月,升任集团公关总经理。

此番,公关一号位的调整,不知道是否会改变小米后续与外界沟通的策略。

展开全文

猜你喜欢

相关内容

热点新闻